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如何恢复和扩大需求?如何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本报即日起推出“着力恢复和扩大需求”系列报道。
有力有效,是今年以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恢复和扩大需求上的突出特点。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延续和优化实施税费优惠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进一步补短板、增活力、稳预期,为恢复和扩大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今年以来,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精准施策,发挥财政稳投资、促消费职能作用,持续有力促进恢复和扩大需求。”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泽彩表示,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800亿元,增加400亿元,支持关键领域补短板,对稳增长发挥重要引领带动作用。
财政部门通过优化组合财政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支持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交通、能源、水利、农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最新数据显示,1月至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8%,基本民生、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科技攻关等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专项债靠前发力,为恢复和扩大需求注入更多动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重要杠杆,是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重要切入点之一。今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1月至4月,各地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府债券18575亿元,其中专项债券15272亿元,主要用于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林水利等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领域建设,推动一大批惠民生、补短板、强弱项的项目建设实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毛捷表示,今年专项债发行使用呈现出早发快用、加力提效的总体特征,并且随着专项债投资领域的适度扩大,围绕能源安全保障、农田水利设施能力提升、生态环保绿色低碳功能完善等重点领域投资项目更趋优化,传统基建和新基建的融合度稳步提高,进一步促进需求的恢复和扩大。
基层财政平稳运行也是恢复和扩大需求的重要保障。“中央财政高度重视基层财政运行,不断推动财力下沉,督促地方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基层‘三保’保障,促进地方财政平稳运行。”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2023年安排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100625亿元,增长3.6%,剔除一次性安排的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后增长7.9%,为落实好基层“三保”提供财力支撑。
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实现了较好的调控效果。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明显增强。
从总量看,3月份中国人民银行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为经济恢复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从结构看,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导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的金融服务力度,增强经济增长的潜能;从利率看,贷款市场利率改革效能持续释放,3月份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6%,比上年同期低29个基点;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42%,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低11个和41个基点。
经营主体是恢复和扩大需求的主要承载。当前,经济转入回升过程,但基础仍不牢固,短期内还需继续将经营主体信贷成本保持在低位,为经济向好发展创造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在总量上,货币政策应突出“有力”,继续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在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风险之间寻求平衡,利率水平稳中有降;在结构上,将突出“精准”,继续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中的长期工具,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支持。
精准滴灌离不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为支持经营主体走出困境、推动宏观经济逐步恢复,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创设了多个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与此同时,注重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的各自优势,使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兼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表示,一方面,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信贷需求转弱,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另一方面,一些行业面临的困难比较突出,结构性工具可以对其形成针对性支持。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认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结合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以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各项金融举措,有利于在发挥稳经济关键作用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和项目储备强度,有助于培育宏观经济的压舱石、推进器和增长极,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将延续稳健态势,应保持合理适度的货币条件,更加灵活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并加强与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同。”庞溟说。
税惠红利助企发展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月至4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4689亿元。其中,两批延续优化创新的税费优惠政策3083亿元,其他政策如增值税留抵退税等1606亿元。税惠红利的“真金白银”直达快享,有力减轻了经营主体负担。
“今年以来,为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科技创新企业和物流企业等重点对象发展,一系列科学、系统、精准的减税降费政策出台,对需求恢复和扩大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李旭红表示,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升级和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促进内需恢复和扩大。通过减轻企业税负、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促进企业投资和创新,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帮助抗风险能力弱的经营主体实现平稳发展,推动保就业稳民生。
统计显示,前4月,包括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在内的民营经济纳税人缴费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3393亿元,占比超七成,受益最大。在民营经济各行业中,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占比最多,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629亿元,占比48%。在民营经济各类主体中,小微企业优惠力度最大,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958亿元,占比57.7%。
恢复和扩大内需是经济持续恢复的关键。要进一步恢复和扩大内需,各项政策还需持续加强协调联动。“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统筹协调,实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发力、综合施策,共同应对经济周期及外部不确定性等多重挑战,最大限度减少各种不利影响,推动经济和社会加快恢复发展。”董希淼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2023年什么最重要?健康!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23-06-06 10:10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日前到访中国,引发市场关注。除了马斯克,近期还有不少外企高管来华...
2023-06-06 08:19
感谢IT之家网友偏科骚黄4100只眼的线索投递! ,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今日爆料称,联...
2023-06-05 12:21
英诺湖医药完成超亿元A1轮融资,加速差异化创新及研发管线推进) 动脉网获悉,近日,英...
2023-06-05 12:08
,据外媒Neowin报道,代号为Bookworm的Debian12定于下周六发布。尽管...
2023-06-05 11:15
一周市场回顾 上周沪深300指数上涨0.28%,上证综指上涨0.55%,深证成指上涨...
2023-06-05 10:30
跨界重组屡败屡战的华嵘控股又要重组了,这次标的为光电子相关资产。6月3日,华嵘控股发布...
2023-06-05 08:36
5月24日,未来智能又正式发布了新一代录音降噪会议耳机iFLYBUDSNano+,主打...
2023-06-04 12:48
京东618无门槛红现已正式开抢,今日20:00京东将追加30万个3~5元大红包*:点此...
2023-06-04 11:42
,据CNBC报道,微软近日宣布将向人工智能初创企业CoreWeave投资数十亿美元,双...
2023-06-04 10:51
2023-06-26 13:34
2023-05-08 17:57
2022-05-12 09:17
2022-05-12 09:16
2022-05-12 09:16
2022-05-12 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