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旬,“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将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开展。届时,将有116条恐龙“齐聚”上海,一次性汇聚在中国发现的最有代表性的恐龙化石标本。
记者昨天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看到,作为本次展览的“重量级嘉宾”,3具恐龙骨架已装架完毕,分别是体长38.1米的巨型汝阳龙、体长22米的合川马门溪龙和体长18米的天府峨眉龙。这露出的“中国恐龙大展”一角,让游客惊艳不已。
恐龙重回上海自博馆C位
马门溪龙与自然博物馆颇有渊源,位于延安东路260号的上海自然博物老馆的“镇馆之宝”,就是一具长22米、高9米的马门溪龙骨架。10年前,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开馆时,也有不少恐龙展品矗立于地下二楼大厅,其中占据C位的是一条体长35米的中加马门溪龙。多年后,伴随着展品更换,这具马门溪龙骨架经过拆卸、整装,归还给了新疆昌吉恐龙馆。
在马门溪龙之后,这个位置又展示了一位在地球自然演化历史上的重量级选手——长须鲸。据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何鑫介绍,这头长须鲸因与船只相撞不幸死于杭州湾海域。4年前,它的骨架标本经上海自博馆精心制作后,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如今,这头长须鲸的骨架化石正在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巡展,向孩子们讲述着地球生命演化的奇迹。
“如今,自博馆大厅C位又交还给了蜥脚类恐龙,它们是地球历史上出现过的身型最为庞大的陆生动物类群。”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说。
恐龙骨架姿态基于最新研究
梁龙、雷龙、腕龙、马门溪龙……蜥脚类恐龙个个都是恐龙家族中的大明星,它们具有头小、颈长、尾长、四肢粗壮的特点。
倪闽景提醒观众注意观察恐龙骨架的姿态,其中隐含着近年来对蜥脚类恐龙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上海自然博物馆老馆的马门溪龙展示中,它的脖颈像长颈鹿一样高高扬起。但最新研究显示,蜥脚类恐龙无法向上大幅弯曲自己的脖子,它们像大象一样,依靠4条粗壮的大腿来支撑身体前进,长长的尾巴和脖子则互为对称,以保持身体平衡。所以,现在全球的自然博物馆在展示蜥脚类恐龙时都大幅放低了脖颈,抬高了尾巴。
采访间隙,记者在馆内偶遇一家三口。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缠着爸爸问什么是进化,父亲回答:“问问恐龙就知道了。”
恐龙IP热度持续不减
近年来,上海科技馆持续打造恐龙IP。2017年,馆方一手打造的原创IP“如何复活一只恐龙”作为上海首个走进商圈的科普展览而“出圈”,一个端午节小长假就收获了日均20万客流。
2023年,该策展团队又出版了《如何复活一只恐龙》原创科普立体书,将展览“浓缩”到了一本书里。立体书包含七大立体场景、29个立体纸雕、38个增效翻页、16个互动机关、83幅科学绘画,。
作为本次恐龙大展的预热,去年底,上海自博馆与三湘印象联合出品的《又见恐龙》XR嘉年华向公众开放,游客可戴着特制XR眼镜与其他玩家组成科考小队,乘坐一台神奇的“时光电梯”,穿越中生代三纪。
倪闽景表示,上海科技馆将继续做大恐龙IP,将于本月“国际博物馆日”开展的中国恐龙大展将给公众带来一场极具震撼的饕餮盛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民歌潮音声动山河“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闭幕式暨“2025大地飞歌”活动在南宁青秀山...
2025-05-02 01:53
图/受访者提供 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期间,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南沙区科学技术协会...
2025-05-01 22:49
今年以来,AI眼镜爆火,引华为、苹果及一众上市公司抢滩。 不过,近日,证券时报·e公...
2025-05-01 15:39
厦深铁路广东有限公司代建、中铁十六局集团承建的珠海至肇庆高铁(以下简称珠肇高铁)石苑特...
2025-04-30 23:08
近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AIGC电影单元荣誉盛典在北京开幕。在这场AI与电影艺术的...
2025-04-30 17:39
4月27日发布的《低空经济发展趋势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无人机产业将率先实现万...
2025-04-30 14:04
近日,多部门协同推出政策“组合拳”,为入境游注入新动能。4月27日,商务部等6部门联合...
2025-04-30 12:15
近年来,全民健身热情高涨,但场地不足成痛点。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
2025-04-30 12:14
4月29日上午,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上正式发布。 立...
2025-04-30 12:03
随着以旧换新政策加持,我国家电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家电成为消费新宠...
2025-04-30 10:04
2023-06-26 13:34
2023-05-08 17:57
2022-05-12 09:17
2022-05-12 09:16
2022-05-12 09:16
2022-05-12 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