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 >

秦世俊:“磨”出来的功夫

来源:中国投资观察网 时间:2022-05-10 11:51   阅读量:16019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批待加工的零件,这些零件将用于直升机的主起落架。

秦站在数控铣床前,熟练地选择刀具,设定参数,放入毛坯,按下启动键。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每个零件都被“精雕细刻”了。

别看秦个子不高,年纪不大,他的本事却不小。39岁,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高级技师,航空工业首席技术专家。C919国产飞机,亚丁湾护航的雄鹰,甚至神舟七号都有他亲自加工的零件。

“要说加工零件合格率达到100%,有点不谦虚。但是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过什么废品。”面对记者,秦石军尴尬地说道。

谁能想到秦的功夫是从“偷”开始的。

“造一架飞机”是秦儿时的梦想。他的父亲是哈飞的劳动模范。他上小学的时候,大街上就陈列着父亲胸前插着红花的巨幅照片。他自豪地向同学们介绍,“那是我爸,造飞机的!我以后要像我爸一样!”

2001年技校毕业后,秦憧憬着来到哈飞。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学的是模具钳工,却被分配到了数控铣床工的岗位,每天做一些搬家、打扫卫生的“杂事”。秦觉得“无聊”,想向他的老师学习。但是相对于车间的专科生,基础薄弱,老教师看不起。

“没人教,就自己学!”心里憋着气,秦瞄上了磨镗刀:熟练,高科技,车间里没几个人能做。“如果你学会了,所有人都会对我刮目相看!”

秦石军观察老石的磨刀动作。“看着不难”。他努力了很久,还挺像攀比的!我兴奋地拿给老师傅看。没想到刀被扔到一边:“那是你磨的刀吗?你能工作吗?”

面对不友好的批评,年轻人像被霜打的茄子一样消沉了几天。此时,父亲的一句话惊醒了他:“一口吃不成胖子。一天能练出来的不叫本事。”

第二天下班后,秦一头钻进了砂轮房。漫天尘土,呛人泪;盯着快速旋转的砂轮看了几个小时,一抬头,天旋地转...

半个多月后,秦再看那把刀时,从老石惊讶的眼神中,知道自己“成功了”。

“孩子,我观察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你很有韧性。要不要跟我学?”一天,作坊里一个叫宋的师傅主动找到秦。他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学徒。

机会来之不易,秦格外珍惜。“不能为了主子掉链子”。下班后,同龄的年轻人都在想着去哪里玩,而秦却在想着“如何把赛程安排得更紧”。啃了十几本专业书,学习笔记有半米高。数控机床经常用到绘图和编程技术,于是他干脆报考了东北农业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去系统学习。

“作为一名80后产业工人,秦不仅懂技术,还善于创新。”和他共事13年的段秀军说。

在加工某型主起落架外筒腹板时,数控车间遇到了一个大难题。零件的数学模型过于复杂,无法用编程完全处理。手工操作,反复铣削测量,一个零件至少要半个小时,质量极不稳定。

“零件成本近万元,这基本是最后一道工序。一旦出了问题,之前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秦开始琢磨的破解方法。

在苦于没有起色的时候,他在网上偶然看到一篇关于“逆向思维”的文章,得到了启发。

“能否通过逆向采样点确定零件的加工余量,并将采集到的点编制程序,直接一刀成型?”一个大胆的想法正在他的脑海中酝酿。

午夜时分,喧闹的厂区静悄悄的,车间里只有一盏灯亮着。身材微胖的秦蹲在狭窄的机床上,盯着刀具加工轨迹,豆大的汗珠不时从额头滚落。当我起床时,我麻木的双腿失去了控制。战斗了一夜,他差点从机床上掉下来...

一周后,“逆向思维逆向挖掘点加工web法”终于成功了。生产效率提高8倍以上,零件一次检验合格率达到100%!

此后,秦在革新的道路上驰骋。他积累了400多套自制工装夹具,实现了715项技术革新和微小的皮革变化。2015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2020年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你看,这就是我当时用的机床。”跟着秦,记者走到一台白绿相间的旧机床前。和旁边的全封闭式自动车床比起来,就显得很落伍了。摸着熟悉的手摇车轮,秦感慨地说:“技术在不断更新,技能型人才也要不断创新,绝不能懈怠!”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 2021年全国茶叶内销总量突破230万吨,内销总额达30

    2021年全国茶叶内销总量突破230万吨,内销总额达3000亿元
  • 九物互联:聚焦工业互联网,生产有价值的工业APP

    九物互联:聚焦工业互联网,生产有价值的工业APP